1、材料与设备:根据桥梁设计要求,准备足够数量、规格合适的水袋,同时准备好水泵、水管、水位计、测量仪器(如水准仪、全站仪等)以及相关的固定材料(如沙袋、绳索等)。
2、场地布置:对桥面上需要放置水袋的区域进行清理,确保表面平整、无尖锐物体,防止水袋破损。同时,合理规划水袋的摆放位置,使其分布与桥梁设计荷载分布相符。
1、水袋摆放:将水袋按照设计要求整齐摆放在桥面上,注意相邻水袋之间的连接要紧密,避免出现缝隙导致漏水。
2、固定措施:使用沙袋、绳索等对水袋进行固定,防止在充水过程中因水压作用导致水袋移位。在桥梁边缘等位置,要特别加强固定,确保水袋的稳定性。
1、连接水泵与水管:将水泵与水管连接好,并将水管的另一端与水袋的注水口连接。确保连接牢固,无漏水现象。
2、缓慢充水:启动水泵,缓慢向水袋内充水,同时密切观察水袋的膨胀情况以及桥梁结构的变形情况。充水速度不宜过快,以免对桥梁结构造成过大冲击。
3、分级加载: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分级加载,一般分为 3 - 5 级。每级加载完成后,需静置一定时间(如 1 - 2 小时),待桥梁结构变形稳定后,使用测量仪器对桥梁的变形数据(如挠度、沉降等)进行测量并记录。
1、达到设计荷载后的稳压:当水袋充水达到设计荷载后,停止充水,进入稳压阶段。稳压时间一般根据桥梁结构类型和设计要求确定,通常为 24 - 72 小时。
2、变形观测:在稳压期间,每隔一定时间(如 2 - 4 小时)对桥梁的变形数据进行观测记录。如发现变形数据异常,应立即停止观测,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。
1、缓慢卸载:稳压观测结束后,通过水袋的排水口缓慢排水,进行卸载。卸载过程同样要分级进行,每级卸载后也要对桥梁结构的回弹数据进行测量记录。
2、数据整理与分析:将加载和卸载过程中测量得到的所有数据进行整理,分析桥梁结构的变形特性和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。如数据不满足要求,需对桥梁结构进行进一步检查和处理。